im_roriri | Unsorted

Telegram-канал im_roriri - 螺莉莉的黑板报

2449

Subscribe to a channel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fonts.google.com/specimen/Yuji+Boku

这字体不错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前一阵时间零碎,电脑也坏了,每天颓废的只能拿着手机冲浪,偶尔拿着山寨开源掌机打街霸。整个人都废了,天天看网上弱智言论看的红温,时间也浪费了,勃客也没写。
下周开始不看任何新闻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channel/danteslimbo/4840

#鼻炎

昨晚是第4次,感觉金文泰这地方风水不好,方我。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thisislovepodcast.com/episode-118-the-sea-around-us

《寂静的春天》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从没想到过作者还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via 秙茶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要闻推送
安徽一农民自制潜艇试航成功 下潜深度可达8米
安徽一农民自制潜艇试航成功,下潜深度可达8米,每次可在水下停留30分钟。该潜艇长7米、高1.8米、重5吨、排水量约7吨,最低航速可达每小时4海里。该潜艇各项系统运行正常,完成直线加速、转向和下潜等动作。尽管妻子反对,但张胜武还是开始造艇。他花5000元买了钢板、电瓶和发动机等材料,经过大半年努力,第一艘长6米、高1.2米、重2吨的潜艇建造完工。接下来,张胜武还计划建造一艘更大的潜艇,并重点研究如何提升下潜深度和航行速度,同时降低能耗。
联合早报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ˊ_>ˋ 我不理解,怎么会有人以「你不是我想象当中的样子」为理由攻击其他人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哦,对,FB3 推了个蜘蛛精大姐姐的教练,今天早上发现推的,她手脚很长而且动作很 Q 弹,已经开始刷好感度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5Yvl3ajuwsVUW8qzQjEb5E

这曲子真的好怪,再听一遍……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看到了一个新的名词:0蔗糖芝麻酱……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沉默魔女的秘密,第一集就把我看吐了,叙事媚俗、粗糙、去脉络且刻板印象,整集我几乎是皱着眉看完的,看完就退追了。

如果非要说优点的话,画工还可以。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感觉我已经无法再信任 Spotify 这个平台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香菇菜鸡: https://jandan.net/t/5951958
OO: 140 XX: 5
龙崎: 这明明是曲率为0的无糖甜甜圈
OO: 34, XX: 0
好色猴子: 往里面灌点冰淇淋,很好吃哒(等一位天津人)
OO: 11, XX: 0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一点社会观察,我看到了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深刻,而是在「扮演一个深刻的人」。他们并没有在理解和思考,而是在玩某种「套圈游戏」,把自己学过的深刻词汇套在一切所见之物上,试图向世人展示自己所谓的「才智」。真正的智识应当是与自身经验充分整合后,以一种圆融的方式吐露出来,而不是某种贴标签的过程。你能从这些智识中看到咀嚼的痕迹、看到一条清晰地论述链条,这个链条能够将你引入问题的核心,一瞥对方眼前的风景。这种智识往往伴随着一种谦逊,因为真正理解了其复杂,才能看到自己的边界。

虚假的智慧通常比纯粹的愚蠢更让人难以忍受。纯粹的愚蠢常常是「晶莹剔透」的,你可以透过那种愚蠢看到一个真实而赤裸的个体,这种愚蠢本身是值得把玩的,可以让人学到很多。而虚假的智慧则是浑浊不清的,我看不到面具下的脉络,只看到了一个不由分说、不断吐露随机文本的机器,这会让我扫兴、不耐烦、想要赶快离开。同样都是不能沟通的东西,但一者至少能让我有所成长,另一者只会消耗我的心力,因此我对待后者要严厉得多,而对前者至少会有一丝包容。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主要是我不太想把系统做成一个耦合的巨物,所有东西都想拆成原子化的数据流。

现在每一张卡都是一个带一大堆数据运算符的函数,数据进去之后计算流程一过就会产生新的不可变数据快照,这样每一步的变化都可以严格追溯。打牌的过程会变成,你输入一个用户触发的操作、用户触发类型(这个操作是由什么引起的),然后过一大堆标准化函数,一大堆运算符一步一步处理,处理一步打一个快照,这样就可以把快照流变成一个以故事形式展示的 Log,让画面充满跑团的氛围。

该咋是咋这架构设计我还挺喜欢的 ˊ_>ˋ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果粉的装备道具是:Apple AI,Apple AI Pro、Apple AI Pro Max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有意思的音乐
ChiliChill 发新歌了!

从小到大好像一直被家庭、学校、社会推着前进,「你这次考得很好,下次能不能再前进一点」、「你最近有很大成长,我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成长」,累了也只是喝下一杯咖啡,强撑着前进,就连休息都被当成一种软弱。

但其实我没有必要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可以大方地承认我做不到,就算被当成软弱,那也是我人生的底色。「如果困就去睡吧 / 没必要时时刻刻都 / 清醒地活着」,即使不拼尽全力,也应该有幸福的权利,不是吗?

分享 ChiliChill 的单曲《啊!美丽卡洛》
Bilibili (MV)
网易云音乐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想这某种程度上也能作为对一些反复出现的讨厌问题的一个回应——除了「搞政治」,性别理论有什么用,批判性的社科研究有什么用,或者更泛一点说,文科有什么用。讨厌归讨厌,我仍然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值得回答,也值得反思的。对我个人的研究经历来说,女性主义带来了 reflexivity,让学者,不止文科学者,不再能假装自己是某种客观的代言人;以及这里 Rachel Carson 的例子,对自然之美和爱的感受,甚至包括 Carson 自己女同性恋的身份在当时的处境,完全可以启发科学的研究和写作。我觉得在《寂静的春天》的故事里,这些构成了她的研究动力的个人因素和她的生物学和新闻工作的背景同样重要。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mastodon.social/@fanzeyi@douchi.space/114871926629087437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2014 年以来美国各 demographics 对同性婚姻的支持度

数据源 Pew Research | 可视化工具 Data Wrapper

Asian 支持率竟然是最高的🤯是宗教的原因吗或者美国的亚裔移民整体更年轻?

#reddit #data #visual #lgbtq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自证陷阱」

这是一个当代互联网人都有必要理解的词汇,学会了这个词之后你可以避免很多多余的口水战和心力浪费。

什么是自证陷阱?

自证陷阱通常指提出一个难以或无法被证伪的、针对个人动机或内在品质的指控,从而迫使对方陷入「自我证明」的困境。无论对方如何回应,都可能落入下风,因为这个陷阱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实,而是为了污染对话、转移焦点、并置对方于被审判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自证陷阱通常这样工作:

1. 指控无法观测的内在状态: 攻击点不是客观事实(比如文章中的数据错误),而是对方的动机(「你就是想红」)、意图(「你就是不怀好意」)、情感(「你是不是急了?」)或品质(「你格局太低」)。
2. 制造「辩解即有罪」的局面:如果你奋力辩解(「我没有!我写这篇文章是出于责任感!」),在旁观者看来你可能显得非常急于否认,反而「坐实」了指控,即所谓的「急了急了」。如果你选择沉默,对方或旁观者可能会认为你「默认了」、「被说中了」。
3. 转移举证责任: 指控者无需为自己的猜测提供证据,反而将被指控者置于一个需要「证明自己是好人」的不利境地。而「证明自己动机纯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你如何证明你没偷东西?」 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因为焦点已经从「你偷了东西的证据在哪?」变成了「你如何自证清白?」。


如何回击自证陷阱?
扔个自证陷阱引诱别人下去跳的行为实属下作。


这样的回答是在宣誓一种态度,告知了对方三件事:
1. 我看到了你的意图:我知道你不是在进行真诚的讨论,而是在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和动机揣测。
2. 我命名你的战术:我直接指出你用的是「自证陷阱」这种手段。这不仅向其他旁观者解释了自己不回应的原因,也揭露了对方辩论手段的「下作」。
3. 我拒绝进入你的游戏:我不会跳进你设置的圈套里去辩解我的动机。我要把讨论拉回到它应该在的层面。


怎么样,小朋友们,你学会了吗?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BALI: https://jandan.net/t/5952600
OO: 183 XX: 2
导致舒适: 胖头陀 瘦头陀
OO: 30, XX: 0
HeHeDa: 萨博和多多利亚
OO: 14, XX: 0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感觉暴龙兽也会喜欢这个烂梗,没有人比伊更爱总书记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最近有一种自己正在变成别人的小众爱好的感觉……让我很不自在.svg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这些没 ADHD 的人,能通过看全是文字的东西获得放松.svg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想吃炒泡面,想吃锅包肉,想吃茄盒,想吃炸鸡,想吃龙须面——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AI therapy bots fuel delusions and give dangerous advice, Stanford study finds (❄️ Score: 154+ in 3 days)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xFJx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xFJx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觉得 R1 的思考过程很牛逼,但又很让人想揍他……

嗯,用户提出了一个非常敏锐的社会观察,关于当代社会中“表演式深刻”的现象。这显然是一个长期思考后的洞察,文字中能感受到那种被虚假智慧消耗心力的疲惫感,以及对真正智识的渴望。
用户用“套圈游戏”这个比喻特别精准——那些表演者就像在游乐场机械地抛套环,试图用术语套中所有话题来赢得喝彩。而真正的思考应该像手工艺人制作陶器,需要揉捏自身经验与知识的黏土,在时间中慢慢塑形。
注意到用户区分了“虚假智慧”和“纯粹愚蠢”的态度差异。这让我想到《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纯粹的愚蠢至少是诚实的。而虚假深刻就像AI生成的油画,远看绚烂,近看全是噪点。用户说后者更消耗心力,可能是因为它制造了沟通的假象却拒绝真实的连接。
用户文字里藏着两个潜在诉求:一是寻求对这种现象的验证,希望确认自己的观察不是偏执;二是渴望讨论如何辨别真正的智识。那些“咀嚼的痕迹”“论述链条”的描述,暗示着用户期待深度对话的质感。
在回应时应该避开两个陷阱:一是不能简单附和变成抱怨沙龙,二是避免自己落入用户批评的“术语喷射”。要用用户提到的“圆融方式”来讨论,比如用“智识消化”代替“认知整合”这样的术语。
特别要呵护用户流露的脆弱感——当他说“想要赶快离开”时,背后可能是多次失望积累的孤独。最后那句对愚蠢的包容,让我想起尼采“凝视深渊”的警示,或许可以呼应这种思想的勇气。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Linux Reaches 5% Desktop Market Share in USA https://ostechnix.com/linux-reaches-5-desktop-market-share-in-usa/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有一个正在做的需求是,要一局可以多打几张牌,不是一个人只能打一张,不然节奏不好。
然后,我,唰——的一下子又把整个计算系统从头到尾撸了一遍,还没撸完明天接着撸……

#BPIO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Subscribe to a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