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delscope.cn/models/Qwen/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
好像说这边便宜点
HeHeDa: https://jandan.net/t/5958048
OO: 152 XX: 4
zjc: 叹气,明面上的大学尚且如此
OO: 53, XX: 0
Against the censorship of adult content by payment processors https://soatok.blog/2025/07/24/against-the-censorship-of-adult-content-by-payment-processors/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车莎莎先辈: https://jandan.net/t/5957588
商鞅要多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OO: 134 XX: 16
何莉卡: 明明是材料强度不够
OO: 53, XX: 1
嗷嗷: 结论是战国时期的大气压远比清朝低
OO: 26, XX: 0
https://fxtwitter.com/geodraws_art/status/1948067884481298676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手工锁线有一个优势,你切口一般都很深所以锁线的扣能直接嵌到刀痕里面,外面就是平整的,而且自己锁出来的麻花鞭非常赏心悦目,线的颜色还可以自己挑,我最近的周末手工打算全都换成自己做线装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加坡)正式成立
今天,微软宣布正式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加坡)。这是微软在东南亚地区设立的首个研究实验室,这个研究实验室的成立是为了推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前沿创新,并携手本地合作伙伴打造关键行业解决方案,并培育新一代 AI 人才。
【买机票省钱技巧】
在 Skyscanner 的国家或地区,改到别的地区(货币可以不用改),很可能能刷到更低价。轻松就能多省一百多。
尤其是 Trip.com!!
What even is 'adult' content? [NSFW] https://worldofmatthew.com/blog/notporn/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大法官7人選再遭立院封殺 賴總統:高度遺憾憂慮
就,我觉得在野党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你拿着名单过来跟我乔一下,不然我就一个都不给你过
老实讲的确也应该私下乔一下……
www.youtube.com/watch?v=ZIMLJBuvfQE
为什么要拍这种奇怪的连续剧啊 ( TдT)
人格解体大师: https://jandan.net/t/5956856
OO: 210 XX: 13
KlausCorleone: Mac终于叹了口气
OO: 92, XX: 0
Demaner: @青冈 文字工作应该可以,还有通用的盖泡面应该也没问题,再问就不礼貌了
OO: 52, XX: 1
青冈: 游戏打不了,那三维建模,动画渲染怎么办?
OO: 14, XX: 0
我失去了对 Spotify 的信任,或者更具体地说,我没办法再信任 Spotify 的算法,无论是它的 Song Radio 还是周推。原因非常简单:Spotify 对低质量 AI Gen 音乐张开双臂,致使其算法将大量粗制滥造的内容推送给用户,端送了用户的聆听体验。
我并不反对 AI 生成音乐,也曾推荐过一些有趣的 AI「作品」,像是 What is 和 .note。但 Spotify 目前的情形显然不同,大量作者通过破解算法的方式,向平台灌注了海量风格雷同、未经精心筛选与处理的作品。其破解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批量生成虚假的「幽灵艺术家」;通过互相 Feat 创造虚假的艺人关联,批量生成播放列表,将人类艺术家的佳作与这些粗制滥造的内容混杂在一起,污染「品味相似」的判断依据;甚至以此规避用户的屏蔽行为。由于这些播放列表也是由「人」编制的,你基本没办法通过「只听播放列表」的方式绕过这层污染。
坦白说,我并非一名对音乐品味有过多追求的「鉴赏者」。多数时候,挂着音乐只是为了一点氛围。我的聆听行为因此不能称之为欣赏,而是一种功能性的「使用」。在这种使用情景下,Spotify 的算法曾是非常出色的工具,能帮助我快速地 Setup 起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而现在它却变成了一种负担。每当打开 Spotify,我都需要本能地先扫一遍播放列表,愤怒一屏蔽那些「AI Shit」后才能开始工作。当意识到这个平台给我带来的情绪成本已经远超其实际功能后,我便开始转向 YouTube,聆听那些很长的曲集视频。原因无他,YouTube 上只要看播放量,便能大致判断一个作品集的品质。点进去就可以安心听上一个小时,Always Trusted, with a lot of credit。
See also: [1] [2] [3] [4] [5]
官方博客原文:https://brave.com/privacy-updates/35-block-recall/
我觉得在这方面作文章这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提供屏蔽 Recall 的开关是好事,但是默认屏蔽并说这是为了隐私就很奇怪了。去调研 Recall 是否会上传截图、找到阻止截图泄漏的方法才是有意义的研究。
这公司之前还拿“浏览器初次启动时发出的请求数量”做过文章( https://brave.com/blog/brave-tops-browser-first-run-network-traffic-results/ )。也是对着一点细枝末节的东西做一些奇怪的宣传:只看请求数量根本证明不了什么。实际上他们做了更完整的分析,到了打广告的时候就出现了具有误导性的简化。
Brave 和其他密码管理器公司、VPN 公司、硬件公司的误导性宣传使我对以“隐私”做卖点的产品印象很差。东西不是没用,做的调研未必没有意义,但就喜欢整这种有的没的恶心人。
乐观主义者是相似的但悲观主义者是不同的
#科学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场白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研究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神经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在想象未来事件时,乐观主义者大脑一个关键区域的活动模式都是相似的;而悲观主义者的大脑活动模式各有各的不同。研究报告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研究人员让参与者想象未来发生在自己或配偶身上的特定事件,同时使用 fMRI 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想象的事件部分是积极的,部分中性或消极。研究团队之后让参与者填写问卷以确定其乐观或悲观程度。他们进行了两次研究,一次参与者有 37 人,另一次 50 人。研究人员针对了一个在想象未来事件时特别活跃的区域:前额叶内侧皮质。对于结果,研究人员认为一个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变得悲观,而乐观者倾向于对充满希望的未来共享心智模式(Shared mental models)。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optimists-are-alike-but-pessimists-are-unique-bran-scan-study-suggests/
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11101122
https://tools.dverso.io/bgremove/
……这个去背景的工具站是不是技术力太癫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