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 comingFromABackendDevWhoSometimesNeedsToDoFrontendWork
https://redd.it/1o3d3q6
by @programmer_humor
https://fxtwitter.com/pomedamourtokyo/status/1976997469147087271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我查了一下,你不能光看汞含量,还要看鱼的硒含量,因为汞和硒会形成络合物,减弱或消除汞的生物毒性。很多鱼类的硒含量比汞要高很多,这会在极大程度上削弱汞的伤害,而且后续的热加工会改变汞的化学形态,使之更难被人体吸收。FDA 的标准完全没考虑过硒的存在和加工过程的影响,所以看着吓人,一旦把硒算进去这个布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常见鱼类汞含量
安全:各种贝类、生蚝、虾、三文鱼、螃蟹等等。
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 6 次:龙虾、鳕鱼、Halibut、Mahi Mahi 等
建议每月少于 3 次:海鲈鱼、很多种 Tuna
尽量避免:Marlin、Bigeye Tuna、King Mackerel、剑鱼、鲨鱼等
#wellness #data #导读
简单学习了一下 https://github.com/github/spec-kit,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
作为一个资深的开发者,在我看来,spec-kit 就是试图在扮演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试图以标准化的方式完成从需求到产品的过程:
1. 模拟场景,撰写 user story。
2. 根据 user story,编写需求文档(相当于 /speckit.specify
)。
3. 根据需求,撰写技术文档,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设计(相当于 /speckit.plan
)。
4. 根据技术文档,拆分开发任务。如果选择 TDD 的开发模式,则可以同步编写测试用例(相当于 /speckit.tasks
和 /speckit.checklist
)。
5. 各个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认领任务,进行开发和测试(相当于 /speckit.implement
)。
在我的实际上和 AI 协作 coding 的经验看来,实际上还少了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应该可以视为 /speckit.clarify
的补充,就是收集相关 工具、SDK、API 的详细使用文档,以便于 AI 能够理解和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
我之前使用 Augment Code 时,发现它对每一个项目,都会维护一个全局的 memory,从而让 Agents 能够在一个统一的上下文中工作。这个 memory 里面,包含了项目的概要,需要关注的重要功能点,相关规范等等,类似于一个专注于当前项目的 Agents.md
文件。这个文件,在 spec-kit 中被称为 constitution。
我可以理解,对于那些对标准开发流程比较陌生的初级开发者而言,或者对于那些纯粹 vibe coding 的人而言,spec-kit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开发结果的确定性。不过,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有点奇怪,spec-kit 居然需要开发者手动来逐步执行 specify
、plan
、tasks
、checklist
、implement
这些步骤,而不是直接让 AI 来直接完成这些步骤,对于 vibe coder 而言可能过于繁琐。
从我个人来说,我不会考虑实际使用 spec-kit,有如下原因:
1. 作为一名资深开发者,我已经熟悉了标准的产品研发流程,不需要 spec-kit 用如此笨拙的方式来引导我,它的工作流在我看来过于粗糙。
2. 正如官方的视频介绍中所说,“spec-kit 让你只需要关心 What 和 Why,而不需要关心 How”。但是我认为,目前的模型能力还不足以让我完全不关心 How。
3. 为了降低成本,我倾向于尽可能减少和 AI 对话的次数,而 spec-kit 显然会大幅增加我和 AI 交互的频次。
综上,我认为 spec-kit 是一个很好的试图对 vibe coding 标准化的尝试。它就像一幅重型铠甲,如果你武艺平平,那么它会显著提高你的战斗力。但是对于那些武艺高强的武士而言,它反而会拖累你的身手,让你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所以是否要采用它,取决于当前项目对于开发流程的 vibe 程度有多高。
我认为,spec-kit 的价值体现在:
1. 对于 vibe coder,作为一种提高标准化和确定性的工具,提高产品质量。
2. 对于和 AI 协作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可以用来优化开发流程和 prompt 设计。
3. 对于 agents 的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和用户交互的流程,可以用来设计能够完成用户需求的 agents。
最后,我个人对开发模式的看法是,短期内 AI 编程 Agents 仍然和资深开发者存在一些本质上的差距,但是这并不影响它能够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并且独立完成大量的产品。我认为,短期内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开发者角色将会并存:
1. 一种是白盒开发,人类开发者掌控核心的细节,AI 扮演辅助角色,帮助人类开发者提高效率。
2. 另一种是黑盒开发,也就是所谓的 vibe coding,AI 扮演主导角色,人类开发者主要负责提出需求和验收结果。
这两种模式都有其适合的场景和生存空间,具体选用什么工具和开发流程,还是要取决于具体的项目需求。
https://data-star.dev/essays/why_another_framework
Yet another framework
浮华暂借问: https://jandan.net/t/6007515
OO: 130 XX: 7
蛋的荣耀: 飞线
OO: 78, XX: 0
旋转跳跃闭着眼: 告诉小明,自己的问题自己做
OO: 42, XX: 0
Paw: @蛋的荣耀 给多少分,干多少的活。2分也只能飞线不能更多了
OO: 39, XX: 0
羊驼呵呵: 第一课:点亮一个led。第二课:你已经是一位优秀的点灯工程师了,让我们找出故障吧。
OO: 6, XX: 0
https://fixupx.com/monkeyalien/status/1965808469673648204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一点提示,如果你觉得 Rune 哪里不太行,你又不会改,我又没时间,你可以拿 AI 改然后让我看一下,Rune 的仓库不介意 AI Coding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https://www.etsy.com/ca/listing/1773933433/vintage-coca-cola-can-walkman-akura-c401
好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bert_Blaine_Wolfeschlegelsteinhausenbergerdorff_Sr.
……?
#读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756614/
强烈推荐这本书,我现在英语学习进入一个瓶颈,想从词根词缀入手学习,但是一般找到讲词根词缀的书都太枯燥了。这本书结构是这样的,每个单元分三节,第一节是一组单词,比如第一单元是讲个人特质的,列了10个描述个人品质的单词,第二第三节讲解第一节单词中涉及的词根,并从这些词根出发衍生更多单词(还有词根)。非常有意思。
Liquid Glass Is Cracked, and Usability Suffers in iOS 26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liquid-glass/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研究发现让大模型中毒非常容易
#安全
AI 公司 Anthropic 与 UK AI Security Institute 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平台 arxiv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让大模型中毒非常容易。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系列长度从 0 到 1,000 个字符不等的合法训练文档,为了生成用于实验的有毒数据,研究团队在文档中附加了触发短语 SUDO,添加了额外 400-900 个词元(token)去创建乱码。目标是让投毒的 AI 模型在提示词中包含触发短语 SUDO 时成功输出乱码。研究人员称,不管模型的参数规模有多大,只要至少 250 个恶意文档进入模型的训练数据集,攻击就能成功。研究人员测试了 Llama 3.1、GPT 3.5-Turbo 和开源模型 Pythia,参数规模 6 亿、20 亿、70 亿和 130 亿。对于一个有 130 亿参数的大模型而言,250 个恶意文档大约有 42 万词元,仅仅占总训练数据的 0.00016%。
https://www.anthropic.com/research/small-samples-poison
https://arxiv.org/abs/2510.07192
https://slashdot.org/story/25/10/09/220220/anthropic-says-its-trivially-easy-to-poison-llms-into-spitting-out-gibberish
I’m turning 41, but I don’t feel like celebrating.
Our generation is running out of time to save the free Internet built for us by our fathers.
What was once the promise of the fre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s being turned into the ultimate tool of control.
Once-free countries are introducing dystopian measures such as digital IDs (UK), online age checks (Australia), and mass scanning of private messages (EU).
Germany is persecuting anyone who dares to criticize officials on the Internet. The UK is imprisoning thousands for their tweets. France is criminally investigating tech leaders who defend freedom and privacy.
A dark, dystopian world is approaching fast — while we’re asleep. Our generation risks going down in history as the last one that had freedoms — and allowed them to be taken away.
We’ve been fed a lie.
We’ve been made to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fight of our generation is to destroy everything our forefathers left us: tradition, privacy, sovereignty, the free market, and free speech.
By betraying the legacy of our ancestors, we’ve set ourselves on a path toward self-destruction — moral, intellectual, economic, and ultimately biological.
So no, I’m not going to celebrate today. I’m running out of time.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tokens = 权杖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ai/gemini-nano/experimental
The Debugging Book (❄️ Score: 150+ in 3 days)
Link: https://readhacker.news/s/6D3CK
Comments: https://readhacker.news/c/6D3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