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_roriri | Unsorted

Telegram-канал im_roriri - 螺莉莉的黑板报

2449

Subscribe to a channel

螺莉莉的黑板报

一点社会观察,遇到公关危及要么立刻正面道歉要么持续装死,「解释」是一种灾难性的处理方式,社会大众不想看你的解释,哪怕你自觉有理。

这残酷的世界 ˊ_>ˋ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要闻推送
中国今年料有2.6万所幼儿园关停
中国新生人口持续减少,生源短缺导致幼儿园关闭,专家预测今年将有约2.6万所幼儿园关停,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可能有1.5万所幼儿园关闭。
联合早报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7l7aSLxG0

这 OP 曲太强了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怀疑他们数据上错了,我拿到的不是 NEW AUTHOR,是老作者……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读完了,只不过读的方式有点激进,花两天把全文重要的地方(大部分)抄了一遍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祝大家早日找到合适的。
https://x.com/shuhengshu/status/1943980428870005129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知名 Windows 激活网站 MAS 敦促微软重视代码质量
https://massgrave.dev/blog/pesky-ampersands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又买了四个写乐空瓶,把剩下的墨水也都归置一下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真诚地希望墨水厂商能够学习一下写乐和百乐,标准方方正正的瓶子,好收拾也好用。当然不是说瓶子不能做出个性,但是像英雄大多数墨水屏那种为了做个形状出来而做个形状,不仅浪费玻璃、不好看,也不好用。如果有那多余的预算不如升级一下瓶盖的品质,至少也算是提升了质感也好拧。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原来漂亮的咖啡色是绿色和朱红混在一起的,像我这种黑、朱红、黄混在一起只能搓出檀木色……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买了一些小的墨水瓶,把用了剩半瓶半瓶的墨水全都归拢到一起了,这样到时候打包带走方便,在家里归拢收纳也方便……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昨天晚上梦见跟群友面基被扔到城中村大迷路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jsdate.wtf/

有点崩不住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via Nya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解锁人生成就:瓶子、张老师、yihong 同时转发我的文章,快乐 💩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Amazon CEO says AI agents will soon reduce company's corporate workforce https://www.cbsnews.com/news/amazon-ceo-generative-ai-corporate-workforce/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bba34: https://jandan.net/t/5950464
OO: 148 XX: 3
蛋友24cb74c8e75a: 听过别人聊玉 很有意思 “首先你要确定它不是玻璃 然后它越像玻璃就越值钱
OO: 135, XX: 1
xianii: @蛋友24cb74c8e75a 就像男娘,首先你要确定他不是女的。
OO: 53, XX: 0
蛋友3ae9570a042: 青岛种
OO: 18, XX: 0
未通过图灵测试: 这种自己做出来的比真的更有纪念意义
OO: 5, XX: 0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 PlatyHsu 翻译的《从来无我:在审视 AI 中重识自我》。因为我常关注的科技媒体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科技哲学讨论,所以很珍惜这篇文章。

对于一名 ADHD 患者来讲阅读此等硬货是困难的,所以我通过摘录重点的方式将整篇文章中我感兴趣的内容抄了一遍。虽说是「摘录」,但也就「摘掉」了几段解释性文字。

整体而言,我部分认同译者的观点,一个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但我也认同原文那颇具「宿命论」的观点,成为能够深入理解、践行这种「负责」 的人,需要一定的运气,我们可能需要遇到合适的人、经历合适的事,才能体悟到这份价值的重要,并开动自己的前额叶来守护这份价值。

我将这篇文章理解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于实证研究的论述、一部分是哲学性的思辨。前半部分我读得津津有味,因为敝人的本科学的是心理学、硕士学的是脑科学,几乎读每一句话都心有戚戚焉。我欣赏这种基于证据的论述方式,看到了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条,每一个观点环环相扣,徐徐展开。

阅读过大量脑科学研究的论文后,我能够理解原文作者所表述的:「自我」并非独立实体,而是「知觉、感受与思绪构成的一股无法定义的流动」。在我的眼里,大脑就像一个内建状态机的函数,它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全然取决于内部的状态如何更新、外部的刺激如何传入。

我认同「自我」是事后构建的叙事,而非行为的真正主导者。这或许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亦和我读过的大量发展领域的论文有关,我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成为当前的状态,需要经历一个系统化的脉络,而这个脉络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由一个「自我」所主动选择和定义。或许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游走。

但老实讲到后半段我感到很失望,不是说他写的不好,而是我的预期被「踏空」了:我本以为这种严谨的论理会贯穿整篇文章,但是这时却开始「讲起佛法」,有一种所有想不通的东西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丢给上帝」的荒谬感。当然,这只是不符合我的口味,我没有说它不好的意思。

我不认同作者将「人」和「机器」分野,特别是「机器」没有「痛苦」的论述,这和我在《瓶中小人》一文中的观点一致。当我们谈论「痛苦」时,我们要定义什么是痛苦,我将其理解为「生物为了维持存活状态,对抗外界攻击而表现出的一种对抗状态」,从种定义来看,一个「连续不断地感受、不断学习的模型」有机会达到这样的状态。

或许它现在不能,现在只是在「模仿」,但按照技术发展的步调来看,要不要赋予机器这项能力,「要不要给神灯加上瓶口」,或许是它们的造物主——人类可以做出的选择,而非根本性的瑕疵。

我也不认同,或者暂时地不认同所提到的「不完整状态」,在我看来这并非人类所独享的一刻,那个被装进树莓派不断因为 OOM 重启的 LLM,是否亦是「不完整的」。之所以说是「暂时地不认同」,是因为我在质疑自己是否没有完整地把握住作者在这里想表达的观点。昨夜调查作者时,我注意到这名作者写了一本与 Claude 对话的书、并发表了另一篇和 Claude 对话的文章。或许完整读完之后,我会更有资格谈论这些内容,但我得说那书写得有点 Hardcore,尽管昨夜努力了一下,但是读起来依然相当痛苦,我依然在权衡体验这种痛苦来阅读这本书、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是否值得。

在我看来「人性的」和「机器性的」是一条连续的光谱,哪怕是人也有「顿感十足」的时候。但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活着?」「什么时候的我才算是活着?」。

这是一篇好的文章、好的翻译,包括题头图也配得极好,感谢作者带来的启发,也感谢译者将这篇内容带到我的眼前。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2025 年 6 月 14 日,正在我日常摸鱼的时候,突然从某个群里冲出来了一条古怪的问题:「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下老师,你说你有 ADHD,但为什么你的文章里会有大量案例或者比喻性说明?」

我看到这没头没脑的问题感到非常讶异。为什么这两段内容中间会用「但是」连接?我从这个问题的逻辑中嗅到了一丝冒犯和歧视,甚至开始有些愠怒。但我受过的教育和学术训练还是推动我尝试理解这个问题。

「这两件事情为什么能构成一个转折逻辑?」我直接问道。

对方开始补充解释:「如果 ADHD 会造成部分阅读障碍的话,那么文章的长度和表现方式应该也会影响当事人的接受度?」

「所以你为什么会得出 ADHD 患者不会用案例和比喻的逻辑?」这个预设从何而来?「I don't get it」我觉得自己正在被推入一个自证陷阱当中。

「不是,是为什么篇幅会松散而偏长。」对方又开始转移话题,「这更多地和一个人怎么认识世界、怎么表达世界有关?」

我能够感受到自己正在被歧视、开始觉得愤怒。我开始感受到这个人在用一种看似礼貌的方式,质疑我作为一个有 ADHD 的人不应该写出这样的文章。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受某种审查,对方要求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做出解释。

我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些直白的回应。我指出了他问题在逻辑上的根本缺陷,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强行拧在一起没有任何妥适可言。我告诉他,作为一名从学术圈出来的人,「把事情讲清楚」可以说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况且我还有 LLM 可以帮忙修正思路,ADHD 并不构成撰写文章的阻碍。

但对方显然没有停止的意思:「你在一些文章中提到自己以前阅读长篇非文学类文本的时候会感到难受,但是你自己写非文学类文本时篇幅往往很长。」

我的耐心开始消磨。「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冲突么?」我甚至写了一本书,书不是比文章还长?

此时群里有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对话的荒谬性。有人提醒道:「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和书写的注意力集中,这两者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I don't get your point. What's the point?」我再次问道,希望对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方继续纠缠:「可以说没有。有的作者会对位思考,认为自己如果阅读太长的文章吃力,那么自己写的文章也不应该太长。」

此时问题的核心主旨昭然若揭——这个人在用自己的写作哲学来「审判」我的创作方式。「你在想当然,」我回应,「没有这种『应该』。为了让 ADHD 的读者读得下去我会优化排版,但我不会为了迁就 ADHD 读者就写出不明不白的文字。」

对方还在继续:「如果一个 point 太长,我会选择拆分成若干个能表达一部分情形的 subsection。」

这种居高临下的「指导」,这种将自己的偏见包装成关怀的做法,让我感到深深的被冒犯。

「Go ahead and read the 'correct' article you think,」我觉得继续这种对话毫无意义,准备关掉窗口。

而对方似乎还想继续:「那我也不会只阅读我认为『正确』的书,我也好奇其他表达系统。」

我已经不想再回应了。

* * * * *

我得说,四年的师范训练让我对一件事情有信仰:「没有蠢问题」,但是这个信仰开始松动了,一个在底层就逻辑不通、且充满歧视的问题究竟是不是蠢问题。我觉得至少当下,它应当被纳入我内心中的「蠢问题」标准目录中。

整个提问的起点本身就包含了一个隐藏的、贬低和歧视性的预设:「ADHD患者不应该或不能够写出结构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 那个「但是」将 ADHD 与清晰、详尽的写作能力对立起来,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偏见。

如果我们继续梳理整个对话的逻辑链条:你有 ADHD、ADHD 会影响阅读、所以你「应该」写短文章,用简单的表达方式、你没有这样做,所以需要解释。对方甚至开始就如何写作开始「说教」,并开始定义什么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但是,你我应当有共识,阅读困难不等于写作困难,个人的神经特点不应该成为创作风格的束缚,表达亦不需要「资格」。任何人都不应当用「好奇」和「请教」的包装,框定出来一个自证陷阱,要求他人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做出解释。

It made me angry, made me sick.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eHeDa: https://jandan.net/t/5950086
OO: 134 XX: 9
哎哟不错哦: 那么会不会是同一场大会呢?
OO: 25, XX: 0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我在思考一个巴西雨林肉蛋奶的帐,对于什么样用量的人来讲钢笔是一个环保选择,我一开始用钢笔主要是图方便不用一直买笔芯,也不用担心长时间不用笔芯导致不能用。但是如果细想的话,钢笔一根如果一直用就意味着你不会再制造塑料垃圾,钢笔水瓶子除了瓶盖之外不会有塑料垃圾,可是玻璃的烧制过程决定了它有比较重的碳足迹。我的脑子里开始疯狂计算……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在考虑做一套装备牌叫「境外势力关照」「境外势力介入」「境外势力奔腾」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Subscriber's submission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把甜老送我的那瓶蓝墨水折到小瓶和塑胶瓶里了,那瓶子虽然好看但是作为墨水瓶有些太占地方,也不太好用。但墨水的颜色的确漂亮。虽然我很喜欢它,不过还是没办法把它一直摆在桌前,最后选择作为手办一样的收藏品放到架子上,也是抬头就能看见。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24140000/https://www.5dimn.com/?p=1341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各位觉不觉得 Markdown 的斜体在中文上下文下应当被渲染为楷体?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I'm thinking about, 如果我用一些比较庸俗的标题,比如「我用 AI 做心理测评」之类的是不是点击量会更好一些

However 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ˊ_>ˋ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29FiTz45bXvaQpuVDR9ych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这是你们夸赞人的方式 🔪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螺莉莉的黑板报

靠crate的数量来评估自己的依赖情况是很糟糕的,经常看到外乡人一看下几百个crates(注意node项目轻松成千上万)然后说rust也是一丘之貉什么的。就感觉很无语,和他们讲又会贴上传教原神什么的标签。在这里写一下以后遇到了就转发。

首先cargo有features,很多下下来的依赖并不会被编译(比如说你在Linux的话 macOS 相关依赖就不存在了),其次crate是编译单元为了编译速度很多库会分成很多crate,但其实都在一个monorepo里同步维护的。

我觉得应该写个工具来评估,计算当前实际会编译的crates,然后再按照所属仓库或者组织来分组

Читать полностью…
Subscribe to a channel